今天是:
.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天津支部生活:【高校党建】党建引领聚势能 电商赋能奏强音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7-31  点击:

在广袤的津沽大地上,一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正在宁河区板桥镇盆罐庄村生动上演。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党总支精准把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脉搏,以党建引领为“红色引擎”,以电子商务专业为创新支点,深度融入盆罐庄村发展需求,探索构建了“党建领航、专业赋能、实践育人、校地协同”的兴农新模式,让青春智慧在田野间闪光,为职教服务“三农”提供了可借鉴的“现代”样板。

党建领航 聚合兴农“向心力”

组团参与发展直播新模式


学院党总支深刻认识到,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党总支书记赵红艳亲自挂帅,指导夏回平老师牵头,把对接盆罐庄村需求作为党总支工作的重点课题,精心谋划布局。学院以举办大学生电商直播大赛为契机,变“坐等任务”为“主动出击”,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骨干深入盆罐庄村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实地了解特色农产品产销痛点。通过一次次走访调研、一场场主题党日活动,党建工作的“组织力”有效转化成为服务乡村的“行动力”。

从最初电商专业学生“单枪匹马”尝试直播,发展到党员教师带队、跨专业学生“协同作战”的团队模式;从电商专业的“独奏曲”,到吸引全校有志青年“组团参与”的“大合唱”。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凝聚力持续增强。尤为动人的是,那些曾受惠于国家资助政策的学生群体,在亲身参与助农实践后,深刻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与社会的温暖,自觉形成了“受助—感恩—回馈”的良性循环,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服务社会、反哺乡村”的责任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真正推动工作格局实现了质的跃升。

专业赋能 畅通产销“新通路”

“零佣金”擦亮助农新招牌


如何让盆罐庄村的优质土特产走出宁河、走向全国?学院党总支立足电商专业核心优势,创新性地打造出“零成本接入、全收益归农”的“零佣金”常态化助农直播模式。这一模式彻底消除了农户参与电商的门槛顾虑,确保了他们的全部收益,真正体现了助农惠农的初心。

师生团队化身“新农人”和“新主播”,扎根乡村一线。他们深入研究西红柿、柴鸡蛋等特色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品质特点和历史渊源,量身定制直播方案。在抖音直播间里,课堂上的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新媒体运营策略等专业知识,被生动转化为“卖点精准提炼—亲和力话术设计—精细化流量运营”的实战能力。他们不仅介绍产品,更讲好故事:从西红柿富含的维生素解析其健康价值,到追溯柴鸡蛋背后的古法养殖传统与生态理念,用专业的视角和真诚的表达,赋予农产品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汗水浇灌出硕果。仅今年上半年,学院党总支师生团队就累计开展助农直播100余场。镜头前,是师生们专业而热情的讲解;镜头后,是深夜选品、反复打磨脚本、实时监控数据的辛勤付出。最终,累计销售额突破10万元大关,所有款项均全额交付到农户手中。一串串鲜红的西红柿、一枚枚金黄的柴鸡蛋,借助电商直播的“云端快车”,从盆罐庄的“菜园子”“鸡窝棚”,直接飞入了全国消费者的“菜篮子”“餐盘子”,有效打通了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擦亮了宁河乡村特产的“金字招牌”。


产教融合 锻造人才“硬实力”

田间地头构筑育人新高地


助农直播,远不止是销售农产品,更被学院党总支精心打造成了一个沉浸式、实战化的“田间大课堂”和育人平台,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选品策划中锻炼市场洞察力,在话术设计中提升沟通表达力,在直播控场中培养应变能力,在数据监控分析中强化运营思维——完整的直播流程实践,使学生专业技能与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得到同步锻炼。

党员教师们则通过深入田间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深化了对乡村产业现状的认知,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内涵,厚植服务乡村振兴的教育情怀。教学在实践检验中优化,实践成果反哺教学内容更新,形成了“教学指导实践—实践检验教学—成果反哺教学”的良性育人闭环。

这片沃土已结出育人硕果,目前已有3名在助农直播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代表脱颖而出。他们凭借在实战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农产品特性的熟知、对直播电商技巧的掌握、对乡村工作的热情,成功入职盆罐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冯超超的直播团队,成为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懂农业(了解产品)、会直播(掌握技能)、留得住(热爱乡村)”的新生代人才。他们的成长轨迹,为职业院校探索“专业技能精进”与“社会服务担当”双轮驱动的育人模式提供了生动范例和有力注脚。

校地协同 共绘振兴“同心圆”

双向赋能打造合作新样板


学院党总支注重将助农直播与党日活动、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师生定期深入盆罐庄村,不仅“带货”,更要“扎根”、要“融入”。直播之余,师生们积极参与体验盆罐庄村的特色非遗项目——盆罐制作技艺,学习了解古法种植技术,亲身感受淳朴的乡村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师生对乡村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让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从任务升华为情怀。

与此同时,学院瞄准天津市“夜津城”建设规划,深入芦台市集调研,发现宁河区亟需打造标志性夜市IP,释放消费潜力。芦台市集作为传统商贸中心,具备转型为“全时段活力市集”(日市+夜市)的物理基础与文化基因,为此,天津现代职业学院积极与芦台市集对接,目前已经签订“校地共建·烟火芦台”实践平台共建方案,努力实现提升宁河经济活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双提升”目标。

这种“高校输出智力与青春活力”与“乡村提供实践沃土与文化滋养”的“双向赋能”模式,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它探索出了一种基于共同目标、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校地合作新机制,有效破解了“高校有资源下不去、乡村有需求接不住”的难题,成为职业教育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标杆案例,其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正吸引着更多高校的目光,投身到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展望未来,学院党总支将继续深化拓展“党建+专业+实践”的融合路径,着力培育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乡村振兴实用型人才,让澎湃的职教力量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持续奏响更加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

copyright©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中国·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雅观路3号
津ICP备12000893号-1号津教备0570号